【吃對了,腎臟才能健康久一點】
吃對了,腎臟才能健康久一點
本文由美商亞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提供
蛋白質攝取量因階段而異
過度攝取是負擔
但吃太少熱量恐不足
許多病患或其家屬對於蛋白質的攝取都非常小心,深怕造成腎臟的負擔。腎臟病2至4期的病患,每天可攝取每公斤體重0.6~0.8公克的蛋白質,若病患為50公斤,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即為30~40公克。然而過猶不及,病患有時過度謹慎,反而吃得過少,無法滿足身體所需熱量。
對於洗腎病患而言,透析過程會流失胺基酸與蛋白質,甚至有病患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,因此蛋白質反而必須吃多一些,每公斤體重可攝取達1.2~1.3公克,才能有足夠的營養支持病患接受透析治療。
蛋白質的來源有很多,建議以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為主,包括蛋、奶、肉,比植物性的蛋白質來源佳。
選擇好的油脂補足熱量
蛋白質是熱量的主要來源,若腎臟病患因為必須採取低蛋白飲食,同時需要依賴油脂填補熱量缺口,尤其是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患者,就顯得更重要了。好的油脂必須是零反式脂肪,尤其是飽和脂肪酸,佔總熱量比更要小於7%,盡量減少對健康的負擔。
低磷、低鈉、低鉀,避免不必要的威脅
膳食纖維多一點,調整體質更有助營養補給
隨著腎臟病病程發展,身體代謝磷酸鹽、納、鉀離子的能力會變差,會對身體代謝造成不同的影響。因此腎臟病患飲食上不僅要顧腎,還要低磷、低鈉、低鉀,才能保全健康。飲食上有許多陷阱,例如低鈉鹽是以鉀替代鈉,因此一般鹽對慢性腎臟病患者是較適合的。另外像是堅果類,因為含有較高的磷,也需要少吃。另外慢性腎臟病患可以多攝取膳食纖維,維持消化道機能。
低GI飲食策略,幫助腎臟病患安心補充營養
選擇低GI飲食時,同時要注意腎臟病的限制,例如全穀類食物,如糙米、全麥麵包等,雖然是低GI,卻有較高的磷離子,要控制攝取的量。此外,為了擁有足夠的熱量攝取,可稍微增加油脂攝取量,但仍必須遵守零反式脂肪,並且以單元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要來源。 如何採取低GI(低升糖指數)飲食策略,生活中可以用「纖維質愈多,GI值愈低」的基本原則去判斷。